1/09/2025

我的父親 – 段永瀾

記得兒時,常在冬寒夜裡,炭火初紅,父親對我們訴說他童年的遭遇:「冬天,我常翻著灰裡的蕃薯,疲餓得抬不起頭來。年夜裡,我穿著舊棉襖,一家家敲門借錢,但我失望的從江邊跑回來。祖母將鹽炒豆子遞我,我忙去盛碗冷飯充飢。那年夏天,正是三伏天氣,我為祖父在榖場曬書,祖父嘆口氣對我說:『留給你一生唸罷!』」從這年起,父親成了孤兒。

當過年、過節的時候,父親常要我們退還別人饋贈的糕果。我兩手插在一籃籃紅紅的蘋果裡,恨恨地說他不懂人情。父親說:「我小時幾個月都吃不到肉,只為省錢買雞送給催糧的差吏。你知道別人的兒女不比你更想吃蘋果嗎?」

有一次,我陪父親遊明孝陵,天藍雲白,我指給父親看遠處一樹如火的楓葉。

「看著他們穿什麼,住什麼!」父親打斷我的興致,指我看樹下泥築的土屋,和半死的老牛。「大多數人就這麼活著的。這是我們這輩子的過錯,也就是你們的責任了。」

我望著秋郊美麗的夕陽,只怨有這樣無風趣的父親!

記得在重慶時,家住沙坪壩,父親在城內辦公。一天夜晚。重慶城的燈火如繁星閃爍,我帶一束薔薇去看他。走進父親室內,沒有一張圖畫,沒有一隻花瓶。父親也不覺笑了,對我說道:「這辦公室的設備雖然簡單,但它的效率成績也許是最好的。」我見他和同事處理事件時,言辭明切,動作敏捷,態度認真,為之默默不語。他回頭見我詫異的樣子,笑著回答:「人生就是戲劇。」至今,我似乎還看見那常常滿桌公文,憑窗坐在山城午後的陽光裡的父親。

他將辦公室裡扔掉的毛筆一枝枝洗淨,揀尚可用的慷慨送給我,我一字一字寫給他看。

「這種字!」

「我成不了書法家是可以原諒的!」我也生氣了。「用你們各位科長、科員用舊了的禿筆!」

每當我聽到別人批評中國官吏貪污腐敗的時候,我便想起了父親。他常著粗嗶嘰制服,深夜燈下,屏息研究公事。我自問對政治毫無興趣,但也不覺對政府裡有這樣的官吏而肅然!有一個傍晚,風勁樹老,父親似有所感慨,回顧我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猛抬頭,一直以為是線裝書上大家讀讀罷了!想不到父親一生所恪守的正是這兩句格言。

我愛父親,愛穿著舊衣見客時昂然的氣度,愛他覺得不對時,千人之間能立起反對,覺得對時,千人之間毫無猶豫的精神。我愛他不是為了兒時吻我,而是因為他能在頹敗的社會裡屹立著高風的亮節:因為他能在未上軌道的政治環境裡質樸的苦幹,他抱有一個崇高的理想從事政治。他常對我說:「永遠不要向惡勢力屈服!永遠要奮鬥!」還記得我初次做事時,父親送我到門邊。異鄉多雨,四季常綠。每當我漫步在台北的石子路上,便想起在暮靄的家園裡,那白布短褂,把我送入社會的父親!

在父親病中,我勸父親請朋友還回多年前借的錢。

「他如果有錢,他自己會還我的。」他半臥在病床上。

我本不敢和父親談錢,但想到父親的醫藥費,和一個比一個小的弟妹。

「父親!」

「我沒有錢,我的朋友怎麼會有錢!」

「哦!你從來不為我們想!」我大喊道。

父親吃驚地抬起頭來,充滿著受傷的眼光,他兩手支著垂危的頭,低聲說道:「我已經算好的了,我還沒欠人錢。」

他好像在做最後的道歉。啊!我恨!為什麼我們常傷害我們最愛的人的心。

父親病時,我為他曬書。我將一疊疊左傳、史記從書架取下,埋怨那唸得了這麼多。父親笑說:「留給你慢慢讀罷!」我忽然怕起來,怕我們將世世代代以幾本薄書傳家。颱風豪雨裡,小妹妹騎著輛自行車回家,我開門看她被雨淋濕的栗色圓臉,不禁黯然:為什麼我們世世代代都是孤兒?

父親一生布衣粗食,然而他卻貢獻了一切。父親去世已經三年了,我與社會已有點接觸,才漸漸認識出真有人的膽識,有人的感情的,原來是自己的父親。

至今我猶記得我得到第一份薪津時,在上海灘的冬夜裡,四處糖果店中,慌忙為父親購買一些食物,他嚐了一口說:「就在外國巧克力和高跟鞋裡,國家給賣掉了!」一直到以後,偶然碰到要穿高跟鞋的場合,我的腳都放不下去。說這話的幾天以後,父親死了。那晚聖誕之夜,醫院傳來聖母瑪莉亞的歌聲,我看見壁爐中漸滅的爐火,看著將死的父親,我疲倦絕望得一點感覺也沒有。我已用盡一切力量來愛我的父親,但我終扭不過上帝的意旨!年年聖誕,我驚聽彌賽亞的歌聲四起,風雪裡何處去找回父親?

10/26/2011

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最近「中華民國在台灣」出了升級版,叫做「中華民國就是台灣」,AKA「台灣就是中華名國」,先是由國民黨幾個本土少壯派在中常會上提出,希望得到黨中央的支持,在台灣本土化的驚濤駭浪中反將民進黨一軍,結果嘿嘿,連戰老先生硃筆一批,當場就給去了勢,改成「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安全的保障」。

這可不是連老先生的即興之作,這些國民黨少壯派以為藍營這幾年反台獨和保衛中華民國的呼聲式微,就代表國民黨從此將可卸下統派的包袱,這是嚴重低估了國民黨大老的頑強鬥志。從大環境分析,提出清楚的大陸政策,並非藍營的急務,面對年底的立委改選,藍營手頭上的「兩顆子彈」仍是主打,恰恰可以銜接其一貫的「反扁」政策(如果這也算政策的話);而「反軍購」則可以拿來向統派群眾交差,因為藍營近幾年反台獨剩下的最後一個理由,就是台獨勢必引發台海戰爭。而外有綠營抓住黨產問題糾纏不休,黨內大老自然不費吹灰之力就化解了本土派勢單力孤的嘗試。

說也奇怪,「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此一狗尾續貂的瑕疵產品,最近竟然在綠營找到了第二春,多位不以深思熟慮見長的行政首長也開始競相引用,「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儼然成了台灣正名運動的分身,彷彿名正不了,只要把台灣和中華民國送作堆即可大功告成。殊不知,「台灣」是獨立建國運動唯一的出路,「中華民國」則是繼續與中國糾纏不清的保證,最後只有死路一條。

8/28/2011

「九二共識」考

這篇文章原寫於2010年底,半途因工作忙而未能完成,一擱就是八個月;不過「九二共識」顯然是當前兩岸關係中難以隱忍的痼疾,隔不久便會自然復發,使這個話題永遠不會過時。

時序進入2011年8月,距離總統/立委大選只剩四個多月,最新的遠見雜誌民調顯示,民眾對主要總統候選人「維護主權、兼顧台灣利益與兩岸和平」的評價,馬英九總統的滿意度是30.8%,竟然輸給挑戰者蔡英文的36.3%。於是馬總統主動親自出擊,評論蔡所提出的「十年政綱」指出,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恐使兩岸關係再度「回到原點」。

「九二共識」本是當前兩岸關係的痛腳,照理說國共兩黨應是諱之唯恐不及,然而馬總統卻引以為武器來攻擊挑戰者;而此時對岸也打破選前一貫的低調作風,由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嗆聲──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將導致兩岸協商無法進行,兩岸關係也會再度動盪不安。

於是本文又得到了完成的動力,終於重見天日。

11/07/2010

"Hu's Girls"慘案

今天
才偶然看到這支引起軒然大波的胡志強市長競選影片--"Hu's Girls 志工召募",我不得不說,任何人看了如此驚人的廣告,不論其政治偏好與品味如何,恐怕都會開始胃痛。

片中一再重複笨拙的互動與輕薄的宣傳台詞;幾位青澀的女演員表情時而尷尬、時而曖昧,舞技與台風俱屬下乘,卻跳個沒完沒了;全片無論取鏡、效果、剪接...水準連業餘也稱不上,從頭到尾根本是一場慘無人道的折磨。

看完之後,我不禁納悶,這支影片到底是反映了政治人物的水準,還是反映了政治人物心目中的選民水準?

11/04/2010

怯懦、玩法、反動的教育部

教育部函(最速件)
受文者:國立台灣大學

行政院院長電子信箱接獲民眾投書,指稱 貴校PTT八卦版(Gossiping)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政治文章,希望可將這些意圖左右PTT使用者意向的黨工們請出學術網路,還給使用者一個乾淨的園地。請 貴校對PTT網站Gossiping版內容進行檢討與改善,對不符教學或學術研究為目的,以及違反「台灣學術網路管理規範」的言論加強管理,請 查照。

-----

日前
教育部行文台灣大學,要求對其校園網路社區PTT的八卦版加強言論管理。消息曝光之後,教育部立即招來輿論的強烈抨擊。(有人覺得意外嗎?)

政府接到人民投訴,責成主管部門發公文轉知被投訴的機關,以督促其檢討改善.....從表面上看來,一切都是一個盡責的政府應該做的事情,然而這份公文的內容卻透露出大量不尋常的訊息。

10/27/2010

治大國如游小泳

白木百貨公司董事長突然病逝,由他尚在念小學的幼子小麻繼位。小麻董事長到任不久,決定所有的商品部門都暫停營運,只留下冰淇淋、玩具和糖果部....

-----

馬總統
認為國軍都應該會游泳,於是國防部積極反應,決定從2012年起全面整建游泳池,將在5年內把現有的35座冷水池改為溫水池,另外再增建28座溫水池,預算共計54.8億元。這則新聞傳出之後,立刻招來不少批評,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甚至揶揄:「哪天小心被淹死,因為老天爺覺得這些人腦筋不管用。」

馬總統立刻在兩天內針對外界質疑發表回應:
1. 國軍會游泳的人不到一半,這種現象不改怎麼行呢?
2. 台灣水災多,如果國軍都會游泳,民眾才放心。
3. 冷水游泳池在秋冬季的使用率非常低,游泳訓練效率也跟著降低。
4. 台灣每10萬人擁有的游泳池只有9座,遠遠不如日本的180座和英、法的30、40座,「我們現在還差得遠」;這次只不過計畫提升到12座而已,「這不是進步文明國家應該有的」。

替徐若瑄說幾句公道話

東京影展
台灣代表團受到中國欺凌,是這兩天媒體上最熱門的政治話題,而參加影展的藝人也不免身陷火網,最常聽到的批評是,這些藝人為了保護自己在中國的市場,因此不敢挺身抗議中國、不敢挺台灣。

這些批評恐怕並未錯怪我們的藝人,不過,他們應該承受如此苛責嗎?

我承認每次聽到藝人口吐「內地」兩字,就不禁感到一股強烈的不適(甚至恥辱);我也曾在文章中宣布,中國早已提前統一了台灣的演藝界;不過比起當前的政府官員,比起那些回台灣只為看健保的台商,比起那些「為匪張目」、以替北京擦脂抹粉為榮的媒體,比起那些不敢觸碰敏感中國問題(如人權)的知識份子,台灣藝人所承受的挺台灣責任未免有點不符合比例原則。

有些親綠人士責怪徐若瑄的眼淚流錯了地方,卻沒有人發覺以陳文茜為首的那批「世博萬歲」派媒體人,對這次的打壓事件根本隻字不提。

10/25/2010

江平不愧真小人

本屆
東京影展又傳出中國打壓台灣事件,這種事本來沒啥好評論的,對民族主義衝腦的中國人來說,不管是否合宜得體、不畏丟人現眼,只要能打擊台灣的國際地位,就是替國家立功--台灣人對此早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才是。

不過這次發生了兩樁新鮮事,可謂聞所未聞,十分值得一記。

10/20/2010

笨蛋,問題不在英文爛

馬總統
日前接受美聯社專訪,「2012年連任後將與對岸進行政治對話」的內容披露之後引發軒然大波。雖經府院上下發動危機總動員,要求美聯社「更正」,然而美聯社堅持新聞正確無誤,只願意把「馬英九表示在兩岸經濟議題解決後,台灣準備好(ready to)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修改為「不排除(open to)」。

這場風波至少暴露了兩個事實,一是馬總統的英文能力的確不足以用來談論國家大事,其次是,外國媒體很難搞,絕對不像台灣媒體這般具有彈性。不過我們的注意力不應該只放在這兩個很多人早已熟知的事實上,因為執政當局對此一事件的驚慌反應,反映出很多線索--關於此時此刻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線索。

© 2010 本部落格內容均屬個人創作.轉載必須註明來源及原始網址